——“专接本”教学经验分享
我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担任了“专接本”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史”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时间从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在这段时间里🧎🏻♀️➡️,身为一位“专接本”的教师,我有幸见证了学生从专科迈向本科的艰辛与喜悦,值得庆幸的是🪀,在4月中旬的统考中🚣🏻♂️,该专业34名考生的通过率为100%🌛,超省均通过率24个百分点👬🏻。成绩的取得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经过梳理🧔🏼♀️,以下7各方面值得我认真总结👨🏿🚒:
一、实施目标激励。首先是给自己定目标,由于我是第一次教授“专接本”课程,本科部和系部领导向我介绍了“专接本”教学的特点,并要求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把通过率为100%作为我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咬定目标不放松;其次是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实现自我提升,根据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用目标对学生实施激励🤛🏿。我深知📯⚡️,“专接本”学生往往面临着比普通专科生更多的压力和挑战,他们需要更快速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课程体系✏️,同时也要努力克服先前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因此🍛,我的工作重心就是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克服困难🦌,不断向目标迈进。
二、培养学生能力。在我看来,“专接本”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突出重点难点。在备课过程中,由于工业设计史的时间跨度较大🫣,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流派众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会对工业设计史进行脉络梳理⛹🏿♂️,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设计风格和代表作品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框架。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设计流派和风格。我会对各个流派和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其形成原因、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同时,我会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设计作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创新教学方法⬆️。我始终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尝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在课上,我会横向和纵向对比各个设计改革运动的发生条件、历史影响等要素🌚🐽,从多个方面启发学生思维,使其能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五💥、提升记忆效果🧶🚶➡️。在课后,我会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能够每天都养成看书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后续的记忆环节助益良多。到了后期,我开始每天给学生分单元布置背诵任务👮🏻,在一天的背诵任务检查结束后🏋🏽,我会按照艾斯浩宾记忆曲线的遗忘规律让学生持续两天到三天背诵同样的知识🚶♀️,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他们遗忘的概率。
六👘、加强考前备考☘️。在考前一个月左右,我组织了两次模拟考试,目的是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能够有效查漏补缺,针对不熟悉的模块及时弥补。在考试之后👃🏽,我会对每个学生的试卷进行调研🎂,并且一一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针对性辅导🦹🏿,事实证明,这样做学生受益匪浅🗒👩🏭。
七👨🦰、正确引导学生。在学生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情况和情绪变化。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兴趣爱好。因此,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专接本”教师的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当我看到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同时🧃,我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将继续秉持着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用心去教,用爱去育👸🏻,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专接本”工业设计专业任课教师 孙欣瑜) |